所思所想

记录一下将开发过程中的思考点滴

每日回顾

「一午一拾」这个模块的诞生来自于Readwise,以及《卡片笔记写作法》中关于卢曼使用卡片盒的一段描述。里面讲到他会时不时拿出卡片寻找灵感。虽然在这个模块中展示的是划线笔记,但是其中相似点是:需要时不时拿出来,感受一下笔记能够带来的灵感。之前对于一句话没有太多的想法,并不代表着之后不会有想法。在经历了一些之后,才能将之间有所感触的内容沉淀下来。

所以在这个模块的功能定位上,和其他应用的每日回顾有所区别。

相比于其他的应用,他们可能更加关注在遗忘曲线上,通过每日回顾的方式,将内容以不同的频次出现。我也纠结过是否要加入相关的功能。但是现在的决定是不增加类似Anki的功能。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笔记都需要去征服遗忘曲线的,有时不经意的察觉会带来更强的灵感爆发。但会增加将内容导出到类Anki的应用中的功能

闪念卡片盒

「闪念卡片盒」这个模块的诞生来自于《卡片笔记写作法》中关于对卢曼写作流程中的描述。里面讲到在记录了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后,需要仔细阅读记录的前两种笔记,最好每天一次,以及在你开始遗忘之前,并思考它们和你思考的内容的关联关系。所以将所有的最近添加的闪念笔记提取了出来,聚集在一个单独的页面中。并且可以选择最近7天、30天等。

如果闪念笔记处理完了,可以进行归档。如果选择了删除,会在下一次同步时再一次同步进来。

当时有纠结一个点:在闪念卡片盒中是否需要包含划线的笔记?

纠结了许久,最终没有放入进来,原因是:

  • 划线笔记是属于原文,并不是你从中有感而发的点,有触动但没有完全内化。
  • 划线笔记会在每日回顾(一午一拾)的模块中随机出现,等后续产生出新的火花后,沉淀下来的才能作为闪念笔记甚至是永久笔记。
  • 闪念笔记基本来源于在第三方软件中记录下来的内容,是碎片化灵感的迸发,需要尽快进行处理。而划线笔记更像是重点,需要在统览整本书的时候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方法论

网上流传的方法论都很好,但是关键需要使用起来。

卡片盒笔记法

从书本介绍的卢曼将笔记分成了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其中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是过渡用的,最终总结成为永久笔记放入永久笔记盒中。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每一次添加笔记都是对笔记盒的复盘,寻找和当前笔记关联的所有笔记。

同时对于唯一标识的使用非常巧妙。通过笔记后跟着的数字或者字母来区分当前笔记与其他关联笔记之间思考维度上的区分。在使用上一目了然。

随着了解深入,发现从始至终传达的是:为了写作而阅读。源自作者自身的经历,以写作为输出的知识管理系统,所以对于知识的摄取、录入、转化的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用在写作当中。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实用类图书的阅读。

RIA笔记法

核心是结合自己提炼出案例库和行动库。

推荐拆书帮在B站的视频,也推荐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我正在从上面的这两个途径吸收一些关于拆书的方法论,并思考如何结合到软件当中。

RIA 与 卡片盒

按照现在的理解,这两个笔记法在使用上存在重叠和差异。

重叠:

RIA笔记法提倡从书本中吸收提升自己能力的内容,并转为几用;卡片盒笔记法通过三类笔记,最终形成永久笔记,并在脑海中构建链接,也可以看做内化的一部分,而且可以通过索引笔记将提升能力的内容进行整合并作为阅读入口。

差异:

目的不一致

RIA笔记法用于致用类图书,最终形成自己的行动内容,在之后进行实践。

卡片盒笔记法主要是为了写作输出,涵盖的范围更广,对于笔记之间的链接、理解、记忆和归纳的要求更高。更适合形成知识点关联的网状图。

在某种程度上看,卡片盒笔记法是可以兼容RIA笔记法,但是两者在底层目标上截然不同,需要根据知识点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关于用自己的话

很多方法论中都提及了要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文中要点。

但是个人感觉是:理解的表象是用自己的话表述,用自己的话表述不等于理解了内容

是否需要通过自己的话来复述观点:

  • 如果当前观点和自己的某一个想法关联,那肯定得用自己的话表述
  • 如果当前观点和自己的某个经历有触动,那肯定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 如果当前观点是一个新的观点,只能照猫画虎地复述没有价值。还不如记录原文,反复咀嚼。等有自己想法时再进行复述和提炼。

数据统计

最近上了一个叫七日热力图的模块,可以展示最近七天内划线笔记的数量。类似这样的统计的功能在设计筹备阶段,本来想新增页面做的,但是发现苹果iOS16有自己的图表组件库,打算在这个框架Release后,再开发相关的功能。

如果有统计的功能诉求,可以在github的issue中提出。

笔记类型

聚合从iBooks和微信读书中的笔记类型,主要分成了两类:划线和书签。

从这两个类型的使用方式的理解:

划线

划线高亮的部分。

不同的颜色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以我自身使用为例。

在微信读书中

  • 黄线 - 要点、观点
  • 直线 - 书中提出的一个问题
    • 什么是卡片盒笔记法
    • 什么是闪念笔记
  • 波浪线 - 对上面问题的回答
    • 将笔记以卡片的形式放在一个盒子中

书签

基本没有用到。按照我的理解是书本的折角,意味着:

  • 这一页的内容需要反复阅读
  • 这一页的内容需要在拿到书本后快速找到
  • 这一页的内容都很重要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含义,都需要快速定位到书签对应的位置。但是因为电子书阅读和笔记的习惯与纸质书存在使用上的差异。

对于电子书而言,只能通过单独一个页面聚合展示所有的书签,再进行快速定位。这个与拿到书通过折角快速定位的使用观感上存在不少差距。

后来因为书中时常有不少插图的部分,但是无论哪一方,对于插图的导入都是不支持的,要么没有数据,要么给了插图二字。所以为了能让图片正常展示到笔记列表中,增加了图片类型

图片

主要为了应对书本中图片要划重点的情况。

操作上笔记繁琐,需要定位到图片的位置,再编辑笔记。

具体操作可以看下「指南-高亮笔记-如何编辑笔记」中的内容。

记在最后

以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一句话作为警示和互勉:

终日不忘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

世上传说的捷径有千百条,可远观,可学习,不可浅尝辄止。

此应用并不是阅读的捷径,而是希望帮助在阅读中思考的拾贝者 😃。